薪水
時薪:
$50
$300以上
工時:
4小時
12小時以上
出糧方法
工作日期
日期:
工作年齡
工作地區
香港:
九龍:
新界:
離島:
熱門搜尋
炒散

Hotels

酒店
倉務員
侍應

現金出糧

派傳單
即日出現金
廚房
機場

現金

馬會
長炒
餐飲業
 最新消息
【特寫】FB 改公司名 Meta 推崇 Metaverse 元宇宙 但甚麼是元宇宙?它是理想還是空想?
2021-10-29
CDB , CDB.work , 全港最多工,最多申請人數盡在casualDB , casualdb , casual , 散工 ,job , ming , money , 錢 , 搵工 , jackal , DB , 兼職 , 炒散 , 長炒 , 餐廳 , 酒店 , 出現金 , 現金 , cash , 工作 , 侍應  , 李浩村,藍志明, parttime , 即日現金出糧, 蛇頭

美國時間今日(28 日),Facebook CEO 朱克伯格在公司年度活動 Facebook Connect 宣布 Facebook 改公司名為 Meta,以反映公司對「元宇宙 (Metaverse)」的重視。換句話說,以後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等軟件,均屬 Meta 公司旗下。



「從今天起,我們會 Metaverse 優先,而非 Facebook 優先。」他說。



對「元宇宙」,朱克伯格的熱情令人驚訝﹕Facebook 今年將花 100 億美元在這領域,未來數年估計更多。



許多人在問﹕甚麼是元宇宙?



 



何謂元宇宙?



「元宇宙」並非新詞彙。



早於 1992 年,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尼爾・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 在出版小說《潰雪 (Snow Crash)》時,就用此詞形容現實與虛擬世界在網路空間結合。「元(Meta)」解作超越,而英文後半截的「verse」則取自「universe」,指宇宙。



記得紅色和藍色藥丸嗎?在電影《22 世紀殺人網絡》,人物一直沉睡,陷入由電腦「母體」塑造的世界而不自知,被傳遞到大腦的感覺欺騙。年輕讀者或許會對三年前上映的《挑戰者一號》更熟悉,人們為逃避現實紛擾,甘願投入虛擬實境網路遊戲「綠洲」麻痺自己。



 



這些虛擬世界某程度便是「元宇宙」的體現。當然,現今科技距劇中世界尚有大段距離,但背後有處共通 - 如幻似真,如歷其境。



Facebook 的說法是,「元宇宙」是一組虛擬空間,與傳統視像會議科技不同,用戶藉虛擬與擴增實境,提升在其中的存在感。朱克伯格指,傳統線上會議缺乏感官體驗,使社交互動容易被遺忘,他本人就試過忘記與會者名字,而「元宇宙」正好可彌補。



「『元宇宙』並非要令用戶在網絡花更多時間,而是讓用戶所花時間更有意義。」他說

 



很動人的說法。風險投資人 Matthew Ball 則給出相較客觀的說明。他認為「元宇宙」由多個互通的實時立體虛擬空間組成,延續人類世界既有身份、物件,以至收費和權益。



在「元宇宙」,用戶存在感是關鍵 - 以往在現實和互聯網做到的,買衫、去演唱會、開會,「元宇宙」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當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便是虛擬與擴增實境。



兩項科技聽似陌生,但在日常生活裏,我們都見過接觸過。虛擬實境俗稱「VR (Virtual Reality)」,最普遍印象便是那些裝有屏幕的「笨重」眼鏡。隨着近年興起,樓盤以至醫療均有應用。擴增實境與之稍有不同,俗稱「AR (Augmented Reality)」的它,重點在於讓手機等熒幕的虛擬世界與現實結合與互動。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 Pokémon Go,便是運用擴張實境增添真實感。有商店亦會使用此技術,讓顧客預覽搭配不同衣物的效果



 



那麼,VR 眼鏡和 Pokémon Go 又是否元宇宙?可以算是也可以算不是,因為元宇宙沒有明確定義。然而在 Facebook 眼中,「元宇宙」要嚴格一些,指其關鍵在於「公開和互通性」,即將不同平台連接起來。比如說,你在 Microsoft Word 建立一份文件,再用 Gmail 轉寄到同事的 iPad 上,微軟、Google 和蘋果公司雖在競爭,產品卻須要互通運作。Facebook 所言的「元宇宙」亦一樣。是故要完成「元宇宙」,科企需要高度合作,朱克伯格亦強調「元宇宙」非個別公司能夠獨自完成的項目。



總括來說,「元宇宙」並非個別公司的出品,而是透過 VR 與 AR 等科技,容許用戶創建虛擬化身,建設一體化的虛擬空間,便利工作、娛樂、交友等生活日常。



 



朱克伯格﹕「元宇宙」是社交科技最終型態



「元宇宙」被許多科企視為數碼生活的未來。



早於今年 7 月,朱克伯格便透露對「元宇宙」的憧憬。他認為「元宇宙」是下一代移動網絡世界,更是社交科技最終型態,指正成立專門建設「元宇宙」的隊伍,期望 Facebook 公司從社交媒體公司轉型為「元宇宙」公司。9 月 22 日,Facebook 任命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部門的創辦人 Andrew Bosworth 為首席技術官。5 日後,Facebook 再宣布投資 5,000 萬美元,展開為期兩年、名為「負責任建設『元宇宙』」的項目。Facebook 指,此項目將與政府、公民團體、學術機構、以至其他科企合作,探討如何解決興建「元宇宙」時出現的隱憂。香港大學亦有份參與項目,會和首爾大學合作,探討「元宇宙」安全、倫理道德和負責任設計的議題。



 



本月 17 日,Facebook 再宣布,為建設「元宇宙」,將於未來五年在歐盟開設一萬個高薪技術職位。據今年 3 月數據,Facebook 現時有 60,654 名員工,這次額外招聘的規模,可謂相當龐大。



Facebook 積極推元宇宙,是近月的事;但若算它對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的投資,則可追溯至許多年前。2014 年,Facebook 花約 20 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公司 Oculus。到 2019 年,Facebook 發布它首個虛擬實境眼鏡 Oculus Quest,並在去年 9 月發布眼鏡的第二代系統,名為 Oculus Quest 2。數字顯示,型號相當成功,截至今年首季,Facebook 已售出超過 460 萬副 Oculus。今年 8 月,Facebook 發布虛擬實境遙距工作應用程式 Horizon,供 Oculus Quest 2 的用戶化身虛擬空間進行會議,形容是向「元宇宙」基礎邁進一步。1 個月後,Facebook 與眼鏡公司 Ray-Ban 合作,發布首款智能眼鏡,它容許用戶聆聽音樂、收聽電話、拍攝相片和短片,並透過附屬應用程式,將它們在 Facebook 旗下服務分享。



今日(10 月 28 日),朱克伯格在宣布公司改名為 Meta 的同時,亦公布一系列 VR/AR 新產品消息,包括為 Oculus Quest 2 



設虛擬家居 Horizon Home、加入工作軟件 Slack 等。Horizon Home 將容許用戶邀請朋友交流,一齊看影片和玩遊戲。Horizon Home 也將容許用戶自行「室內設計」。除此以外,Facebook 的 Horizon Workrooms 軟件亦會得到強化,如將支持 Zoom 通話。



朱克伯格表示,Facebook 深信智能眼鏡將是建設「下一個電腦平台」的重要部分。



而 Facebook 的競爭對手不會坐以待斃。美媒 CNBC 去年 5 月報道指,蘋果公司已斥資 1 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公司 NextVR,顯示他們亦有計劃,進入相關科技領域。蘋果公司亦正積極設計虛擬實境眼鏡,預計最早將於明年推出。Google、微軟等公司亦緊隨其後。



疫情與技術進步推動元宇宙議題



既然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技術已出現一段時間,為何「元宇宙」的概念近期才起飛?



原因有許多。COVID-19 疫情是其中之一。學者估計,全球超過三分之二人口曾因疫情經歷封城措施,持續數周至數月不等。《路透社》分析認為,人們長留在家,對擬真的社交互動需求上升,促進對「元宇宙」的討論。



此外,The Verge 分析指,近年圖像技術以至互聯網連接度大幅改善,亦是元宇宙興起的原因之一。分析以遊戲為例,指電子遊戲現在普遍採用「實時模式」,生產商持續更新遊戲,營造真實和具吸引力的環境。例如著名電腦遊戲《英雄聯盟》和《鬥陣特攻》,The Verge 的文章指它們雖然非「元宇宙」,但比起靜態遊戲,為玩家營造的更似虛擬空間。當這些技術愈臻成熟,便為「元宇宙」的展開提供必要條件。



 



但「元宇宙」真可行嗎?



然而,亦有評論對「元宇宙」的實際需求和可行性評價負面。



先從需求來說。過往深入民心的科技創新,如傳真機、電腦等,都為大眾生活帶來便利,「元宇宙」卻未必能做到。《金融時報》解釋,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效用成疑,大眾不確定它們有否真正彌補到現時遙距通訊的缺陷──我們是否真想在晨早會議,看到同事的立體化身?



有分析則認為,科企對「元宇宙」的定位最終反而使公眾減低意欲。英國科技雜誌 WIRED 以《朱克伯格的「元宇宙」已經爛透了》為題,指部份人預計「元宇宙」會隨着科技和社會發展自然演化,卻未有真正解釋為何用戶會選擇在「元宇宙」花時間。雜誌又批評,疫症雖然為公眾對「元宇宙」的討論添柴,但朱克伯格和微軟卻不能以疫情永續為前設,預想在「元宇宙」出現無限多個辦公室和令人興奮的虛擬會議。



執行方面的制肘亦不少。科技近十數年高速發展是不假,但似乎距離實現「元宇宙」仍相當遠。以流動數據為例,《彭博》分析指,現時第四代流動通訊技術(4G)支援多人遊戲的應用程式也只是剛剛好,若要實現對數據需求更大的「元宇宙」,全球有數百萬計的人需要第五代(5G)甚至第六代(6G)的技術。惟資料顯示,目前全球仍有約七成國家未獲 5G 網路覆蓋,距離 6G 還相當遙遠。



同時,Facebook 追求的平台互通執行上亦相當困難。正如當動漫風格的人物出現於真人電影,往往會顯得非常突兀;同理,平台間的程式有不同設定,相互之間可能並不支援。而且,The Verge 分析指,若要科企因此再為每樣產品推出可以相容的版本,價格相當高昂,既不值得,亦無誘因如此做。



 



其實是 Facebook 公關手段?



連帶實效成疑,亦有評論認為,「元宇宙」沒那麼複雜──它只是 Facebook 擺脱近年爭議的公關手段。



Facebook 近年確是醜聞纏身。今年 8 月,美國競爭監管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向法院提出申索,指控 Facebook 違反競爭法,透過收購競爭對手 Instagram 和 WhatsApp,非法維持在社交媒體的壟斷地位。本月初,外媒形容為「吹哨者」的 Facebook 前軟件工程師 Frances Haugen 向《華爾街日報》洩露公司內部文件,揭示 Facebook 運作的種種問題,如縱容假消息傳播、讓名人比一般用戶有更寬鬆待遇等。其中最顯著的,是 Facebook 被指明知旗下產品 Instagram 對青少年精神和心理健康有害,卻未採取任何行動。Haugen 形容,Facebook 「置利益於用戶安全之上」。事件引起許多國家關注立法規管社交媒體公司,Haugen 已先後出席美國和英國國會聽證會,兩國現已開始草擬法案。



 



《華盛頓郵報》指,Facebook 全面推動「元宇宙」,由全球事務和通訊副總裁 Nick Clegg 與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約見不同智庫討論如何規管。報道指,有意見認為,這正是 Facebook 從壟斷訴訟轉移視線的嘗試。



《華郵》又引述哈佛大學媒體、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Shorenstein 研究總監 Joan Donavan 的說法,指這場對「元宇宙」的宣傳計劃似乎旨在使監管機構失效。他形容,只要科企能讓技術看起來「嶄新、新穎和吸引 (fresh and new and cool)」,就能夠逃避規管,指「在政府趕上、明白這些技術之前,科企有數年能以此作辯護」。



「元宇宙」也可以是噩夢



而若 Facebook 長遠而言希望透過元宇宙,擺脫其負面形象,那其結果可能是適得其反。因為,已經有不少論者開始批評元宇宙的概念,其實也是一種霸權。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  Ian Bogost 上周在 The Atlantic 撰文指,「元宇宙」只不過是科企對權力的幻想。他認為,「元宇宙」僅是虛擬和擴增實景的另一代名詞,只是包裝得更吸引,若抽離於科幻小說,本身無實質意義。他又提到,「元宇宙」在小說《潰雪》中其實相當危險,作者本意是諷刺。



 



Ian Bogost 續指,科企雖大,但沒有公司可以龐大到擁有全世界。現時人們生活仍有一大部分遠離電腦。而若公眾被逐步說服,慢慢放棄現實,用「元宇宙」解決一切現實、經濟、政治等問題,會令科企無法控制的一切消失。他又質疑,為實現平台互通,科企提出將不同平台合一,屆時「元宇宙」將會由單一服務提供者壟斷所有搜集原材料、供應鏈、生產、分銷,以至相關論述,是無止境的消費黑洞。



雖然這結果並不必然發生,但 Bogost 強調,「元宇宙」背後反映的,是科企的野心。有類似看法的論者不只一人。研究組織 Think of X 創辦人 Andrew Orlowski 也在《每日電訊報》發表評論文章,直接在標題點明「Facebook 狂妄自大的『元宇宙』揭示它對人類的厭惡」。



Orlowski 批評,科企已造成大量社會問題,卻置諸不理而熱衷於開發「元宇宙」。他續指,美國科企對立體虛擬世界的熱衷,背後其實是「超人類主義 (Transhumanism)」思維,即主張使用科學技術增強人類精神與物理能力界限。Orlowski 批評,這套思維其實是一系列偏見,蔑視世界繁瑣的政治與社會事務,以至對人類身體和生理現實的厭惡。他又引用作家 Mary Harrington 的說法,形容「人類身體在『元宇宙』並不神聖,更遑論離不開意識,它們是無力的一塊肉,我們以之生財,隨意當作工具,如玩具積木般重組以適應我們的自我意識」。



此外,美國前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 Tom Wheeler 亦認為,「元宇宙」不單不會解決現時的問題,其平台互通的特性,更將使個人私隱、市場競爭和誤導消息等問題惡化。



他說,Facebook 為達致利益最大化,會盡可能使用戶在社交平台互動來花大量時間,看更多廣告。為此,他認為,Facebook 以演算法為主導的運作模式,將會為用戶推送已有既定立場的資訊來增加互動,強調「元宇宙」不會如朱克伯格所說,創造社會基礎的共同價值,而是挑起紛爭與衝突。



他簡而言之點明:「現在在社交媒體所出現的問題,如果不處理,只會轉移到『元宇宙』中。」



「元宇宙」的概念目前仍新穎、抽象,短期內料應對社會難有任何直接影響。然而,隨着關注度飆升,公眾必然有更大擔憂。科企如何向公眾闡述「元宇宙」的概念,以至影響輿論走向,將會備受矚目。



正如瑕不掩瑜,壞處不一定能否定某件事物的好處,反之亦然。如何為「元宇宙」去蕪存菁,可能將是本世紀的難題。



原文: https://www.thestandnews.com




會員登入
天氣
香港   
上次更新: 23:39
 
天陰
24°C
今天
 
24°C
明天
 
23°C
03/30
 
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