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自由創作人 4個良好生活習慣
2016-03-07
于逸堯認為創作人「最重要搵番和堅持自己做創作的本質。很多做了很久的音樂人或填詞人,都很清晰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有很清楚的工作規律,朝着方向一路去發展。」(黃建輝攝)
撰文 : 陳子健 香港經濟日報
有些創作人愛邊聽音樂邊創作,有些則需要一杯咖啡助自己醒腦醒神,香港著名音樂人的于逸堯,近年跨界別發展,又出書及在報章專欄講飲講食。要做自由創作人,他總結必要以下4大條件:
1. 一個清晰的時間表:
我喜歡知道何時要完成工作,或者要做到哪個階段。有了這些,我就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安排好時間就沒問題,就會覺得自己甚麼都做得到出來。
2. 靜:
我可以身邊徘徊很多人,但一定要靜。有些人可以一邊寫稿一邊傾偈,再一邊看電視,而且不會影響寫作質素,但我不行,寫音樂更加不可以。
3. 有個人紀律:
我們做自由工作的都有一個習慣,無論是甚麼工作都會去接,不會選擇和拒絕-不是要拒絕人,而是一種個人discipline(紀律)。我最不好的就是不懂安排自己應做和不應做甚麼。
作為60後,他開始覺得人生已過了一半(甚至超過一半),踏入最重要的十年八年,如何選擇工作,更加重要。
4. 不讓自己有機會生厭:
于逸堯涉獵作曲、填詞、編曲、監製和配樂等不同音樂製作範疇。他說:
那段時間、哪範疇你做得比較多,就會覺得沒那麼喜歡。之前有幾年時間,我沒做過電影配樂,『唉呀!很懷念做電影配樂的感覺!』近年多接了電影配樂工作,又開始擔心,會否因循地做下去?會否開始混亂(將不同電影作品拉埋一起來構想)?
他寄語有意成為創作人的年輕人誠實面對自己:
是否真的想做創作,抑或在追求另外一些事,例如覺得(做創作人)很風光、很有型?不是真正想做、不視之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的話,你難以維持下去。當你答到這個問題,你一定做到。
- topick.hket.com/article/1382590/自由創作人 4個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