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辭去科技長、和家人移居挪威小島一年,溫斯頓.陳(Winston Chen)這樣的決定,是讓人覺得羨慕?還是佩服這樣的勇氣呢?許多人夢想在職涯中段好好休息,但真的這麼做的人並不多。
不過,在人生中段展開「充電年」的人確實愈來愈多,部分原因在於,換工作的頻率上升,企業也變得更能接受這個想法。只要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結束不工作的這一年之後,也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溫斯頓.陳表示,他一開始也擔心離開產業太久不利職涯,不過,你得創造某種迫切感、讓自己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
人才召募公司One Way的管理總監派恩(Paul Payne)表示,愈來愈多客戶選擇在職涯中段展開充電年,也有愈來愈多企業提供充電年好留住人才。
派恩亦指出,履歷表上出現一年空窗不見得是件壞事;那可以代表你希望強化技能、嘗試新事物,也可以代表你帶著全新的眼光重回職場。
《重啟人生》(Reboot Your Life)一書的共同作者史密斯(Jaye Smith)表示,他們訪問了500位選擇充電的人,沒有一個人後悔做出如此選擇。
派恩表示,如果你打算休息一陣好強化眼光和技能,你可以考慮前往國外、試試非正式工作或志工,因為兩者都有機會讓你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此外,這樣的經驗亦有助強化你的基本能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雇主都能接受充電年這樣的概念。不過,過渡計畫中心的布爾(Holly Bull)表示,確實有些方法可以讓雇主更能接受,例如明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強調充電年的好處,以及承諾自己會重回工作崗位等。
布爾表示,你得先確定什麼事對自己來說最重要,接著才向雇主提出請求,並做好辭職的準備,以防雇主完全不願提供長假。史密斯指出,許多雇主不想讓員工休假一年,原因在於業務的持續性和一致性,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提出應對職位空缺的計畫。
充電年亦有機會成為下一份工作的敲門磚。布爾認為,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並不滿意,即使改變相當嚇人,這麼做仍舊相當值得,因為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嘗試各種工作。
以溫斯頓.陳為例,他出於興趣,利用充電年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式,但這款應用程式也為他開創了新職涯,成為行動應用程式公司Voice Dream的基礎。他表示,這一年不一定要用來創業,重點在於,如果你不必想著如何賺錢,你會做什麼?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546#sthash.00ZEhzRf.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