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將來見工In你既可能係電腦
2016-06-10
自從今年Google AlphaGo大勝韓國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被人們熟知。其實人工智能早已應用於各個行業,特別是招聘行業。專心在招聘行業做人工智能研究的納人網絡總裁薑海峰先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傳統招聘的成功配對率有多低?
在創立納人網絡之前,薑海峰連續17年擔任中國領先的技術開發公司書生集團的總裁。做了十幾年的管理工作,他發現招聘過程中出現最多的是人才和職位的不符合。原因是傳統的招聘方式大多數是屈從於展示而非配對。
薑海峰認為,無論現場招聘還是傳統招聘網站,本質上都是一個廣告務和展示平台,企業和求職者各自找心儀人選和工作。粗略估計,剛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寄二十份的履歷,才會有一個面試機會,而獲得一份工作至少要經歷至少十次的面試。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一個空缺通知二十個人參加面試,出席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甚至更低,錄取率更加不用說,變相增加了時間和人力成本。
人工智能讓招聘便宜且簡單?
人工智能招聘是在透過分析巨大的數據,建立一套獨有的職位配對系統,更可從面試官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納人有1000多個考核機制,包括性格、行業背景、學習背景等,為企業配對合適的人才。
「機器不會受主觀觀感影響,我們的人才配對建基在十年經驗專業招聘人士上,希望納人的軟件系統可以逐漸取代面試官。」薑海峰說。公司自成立以來,90%的費用都用在了軟件系統的研發上,並且不斷進行試驗升級和改進,目前系統相當於有兩到三年經驗的招聘專員。
企業招聘所付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納人收取0.1到0.6的月薪佣金,這大概是獵頭服務費的十分之一。而對於個人用戶來說,納人則是完全免費的。
現在的企業管理更加人性化,著重人文關懷,除了追求知識的配對度,更重視情緒、價值觀等等。選擇對的人,企業才得到良性的發展,人才做到物盡其用,還可以降低管理、培訓等方面的成本。
智能化的、複雜技術需要時間去發展。未來的研發要不提高精準度。成立近兩年,納人已有326萬個人用戶,並已把2016年的目標定在1000萬,目前已完成兩輪融資。薑海峰更大膽預測,人工智能將會逐步取代傳統招聘的工作。
- http://www.hkgoodjobs.com/career_focus.php?p=1373&cat_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