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管理不善 健身中心4大問題
2016-07-20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鍾伯光認為,健身中心要小心控制開支,避免過度擴張,做成入不敷支。(梁偉榮攝)
上周大型連鎖健身中心California Fitness全綫停業。但健身中心管理一直屢有問題,消委會亦曾點名炮轟其銷售手法涉誤導。究竟健身中心問題是出於經營不善,還是環境造成?浸會大學體育學系主任鍾伯光,揭示普遍健身中心的四大問題。
1. 過度擴張
鍾伯光認為,香港大型健身中心分店多,又選址於黃金地段,而且每間分店需要的空間大,一般都有3000多呎,自然租金一定高,而且分店太多,愈難控制成本。
「若會員沒有大規模增加,而你又持續加開分店,很容易就入不敷支,當情況持續累積,很容易煲爆」
2. 銷售手法
不少健身中心的銷售手法一直為人詬病,包括預繳式繳交10多年會費、合約年期無上限、甚至涉以威嚇及誤導手法,促銷昂貴課程等,嚇怕一眾有意健身的人士,
「好多人怕了那些教練,以為一入中心就會被促銷,做成惡性循環,對行業也有壞印象及影響。」
過去3年,消委會接獲California Fitness的投訴逐年攀升,由2013年227宗,增至2015年的296宗,升幅達30%,佔去年消委會收到共577宗健身中心投訴的51%,當中近9成的投訴涉及銷售手法。
鍾伯光認為,健身中心以預繳式付款是可以理解,
「始終營運大型中心需要有足夠的現金流,但上限最多預繳1至2年,超過2年已經不合理」
3. 教練「賣鐘」過多
健身中心不能只依賴百多元會費生存,而是靠私人教練「賣私鐘」,即是推銷私人健身課程,而中心亦會要求教練「跑數」。
「如初入行教練一般有7000元底薪,再加上銷售成績而分配的佣金,即愈多私人課程的教練,薪金會愈高;而愈高級數的教練,拆帳比例也愈高」
鍾認為這變相鼓勵PT(即健身教練)跑數,容易出現不良的銷售手法。
4. 服務欠佳
有不少健身中心為了減少成本,結果服務愈來愈差,最後只會得不償失,特別是香港地方小,但市場競爭大。
「對比美國,香港的健身文化較為慢熱,美國健身中心滲透率高達3成,香港僅為5%。」
鍾觀察到健身數字有上升趨勢,多了青年及女性做健身,而且小型健身中心愈開愈多,只要服務欠佳,會員容易轉會。
強硬規管恐阻生存空間
鍾伯光認為,儘管現時健身中心管理問題多多,但若政府強行設例規管,會影響業界生存空間,
「政府角色應是監察不良的銷售手法,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遇上不良的銷售手法時,消費者要懂得說不」
健身中心亦要檢討現時管理制度,可參考外國做法:
- 美國:禁止健身教練「賣鐘」過多,設課程上限,過多私人課程,不但影響課程質素,教練也吃不消。
- 當教練不用「跑數」,不良的銷售手法自然減少,藉此挽回消費者信心,甚至增加客量。
- topick.hket.com/article/1466742/管理不善 健身中心4大問題